竹子的详细介绍
形态特征:竹,又称竹类或竹子,在英文Bamboo是指高如大树的禾本科竹亚科的竹族(学名:Bambuseae),在中文也可指一些低矮似草的竹亚科,如莪利竹族(学名:Olyreae)。分布于热带、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,东亚、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,种类也最多,约1450种。竹的分类体系不完善。由于生长特性,竹并不经常开花,外形又非常相似,所以现行竹的分类是根据竹笋外包的箬壳来区别分类的。但是箬壳的性状并不稳定,所以,在许多时候会引致歧义,使一些竹种群之间的界限无法唯一性的定论。竹枝杆挺拔,修长,四季青翠,凌霜傲雨,倍受中国人民喜爱,有“梅兰竹菊”四君子之一,“梅松竹”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。中国古今文人墨客,嗜竹咏竹者众多。竹叶形状呈狭披针形,长7.5~16厘米,宽1~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钝形,叶柄长约5毫米,边缘之一侧较平滑,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;平行脉,次脉6~8对,小横脉甚显著;叶面深绿色,无毛,背面色较淡,基部具微毛;质薄而较脆。竹笋长10至30cm,成年竹通体碧绿节数一般在10至15节之间。虽然人们经常将竹子称为树,但它是一种草本植物,木质部不发达。
品种分类 1.慈竹:慈竹是丛生型。竹的典型代表:高大、筒长、叶葱浓。 竹子它的生物学特性: 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:6至8月笋芽出土,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。一般为20-30节,8至13米高;生活年限最长9年;1-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,3-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,可培育大材;一年换一次叶;开花与年龄无关,[1]与水分和营养有关,开花前叶变黄,开花后叶渐脱落,陆络枯死,材质变脆;1年生为幼竹,2-3年生为壮竹;4-5年生为老竹。箨上有毛。 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:秆茎有6个节,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(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);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,不向他处延伸,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;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,大部分于表层,最深达2米。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,第二年形成根系,以后逐渐减弱,6、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;失去地上部分的茎,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,如不及时处理,则层层盘结合,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,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,这叫“打篼”。 慈竹秆纤维韧性强,节稀筒长,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。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,在农村,几乎家家都栽有它。 2、单竹:民间俗称“苦慈”,是慈竹属中,筒最长(有一米多长)的优质慈竹。竹质细腻,纤维韧性特强,能启成薄如蝉翼、细如发丝的竹篾丝,编织成似绸、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。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,是竹编的最佳材料。除青神外,眉山、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“苦慈”竹。 3、四季竹:这是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。丛生型,四季生笋而得名。慈竹属的一种,最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,一根就有几十斤重,纤维细腻,繁殖生长快,是造纸的好材料,经济价值大。青神西龙、观金、桂花、白果、罗湾等乡镇,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。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。 4、硬头簧:丛生型,秆高直、坚硬、质厚空小,故多用于建筑材料,农村都用于承重,挑、抬东西。种植量小。 5、斑竹:又名湘妃竹,散生型,秆高直,挺拔,径大,质硬,竹面上有褐色斑点,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而形成的,故名“斑竹”。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,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。古代拉船的纤绳,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。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,轻便,拉力强。青神种植量不大。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。 6、楠竹:又名毛竹,是散生型竹的代表。秆高直,坚硬。径大20公分左右,是建筑上的好材料;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;竹笋是最佳菜肴,称为“玉楠片”。青神种植在中岩寺、德云寺等地。盛产于四川长宁、贵州赤水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 7、刺楠竹:楠竹属的一种,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“刺”而得名。丛生型,秆高直,挺拔粗大(径有10多公分),肉厚、空小,笋箨无毛,叶子少。多用于建材。青神竹艺城、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。 8、水竹:散生型,秆细长、坚硬,形如钢管,叶稀少,竹质韧性较强。多用于竹家具制作材料,成片大面积生长时,可用作造纸材料。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,称为“竹海”。 9、墨竹:散生型,是珍稀竹种。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;笋尖外壳呈红褐色,一年后成材。是制作笛、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。青神个别地方少有。 10、白粉竹:丛生型,慈竹属,秆节长,形如“苦慈”,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白粉而得名。 青神“竹艺城”引种的观赏型竹有: 11、罗汉竹:丛生型,秆不高,头部大,上身小,头部几节像“罗汉”肚子凸起起,故而得名。可作工艺品材料。 12、琴丝竹:丛生型,有的高大,有的矮小,秆面呈淡黄色,上面有绿色粗、细相间的线条,形如“琴丝”而得名。 13、凤尾竹:丛生型,秆细而矮小,枝叶很细小,形如凤尾而得名。 14、方竹:混生型,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。面呈淡黄色,节环上有一圈小刺,故又名“刺竹”。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。此竹稀为珍稀竹类。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的“方竹”。 15、棕竹:混生型,其干似竹非竹,黑色有皮,心实,肉内有白鬃纹。 16、斗笠竹:混生型,秆细直、质硬,叶宽大,繁殖力强,古代用秆制作箭秆。青神人常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,用于防雨或日晒,故而得名“斗笠竹”。 晋代戴凯著《竹经》和明代徐光启著《农政全书》记载的古代竹种 1、十二时竹:竹节环绕凸出生子。丑、演、卯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等十二字,蕲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,亦造物之奇也。 2、葸劳竹:出新州,一枝百叶,皮利可做砺甲,用久微滑,以酸浆渍过宿,复快利如初,多作弩箭。 3、人面竹:出郯山,竹径几寸,近本逮二尺,节促四面参差,竹皮有如鱼鳞,面凸颇似人之面,竹大的如碗口,小的如手指,是工艺加工珍宝。 4、桃丝竹:叶如棕,身如竹,密节而实心,厚里瘦骨,天然柱杖,出巴渝间,产豫者细纹,一节四尺。 5、金镶碧嵌竹:产自成都,与常竹无异,但秆上每节两青两黄相间。 6、孝顺竹:秆细而长,作大丝,夏则笋从中发,源让母竹,冬则笋从外护,母竹内包故称慈教。 7、蕲竹:出楚蕲州,土人取其色之莹润者为簟,节疏者为箫管(笛)。 8、双竹:生浙之武林西山,其妙在修篁嫩条,对抽并乱,色最可爱。 9、龙公竹:产自罗浮山,其径大七尺许,节长丈二,叶若芭蕉。 10、弓竹:产于东方,本长百寻,其曲如藤状,必得大木,乃倚而上,质有纹理。 11、柯亭竹:产在云梦之南,其秆俟其年之后,划为乐器,音最清亮。 12、桂竹:出自南康府,秆高四、五丈,围约一尺许,状似甘草皮而赤色。 13、思摩竹:奇在笋自节上,成竹竿之后,其节中复又生笋,出海外。 14、梅绿竹:其秆似湘妃而细,皮无旋纹,色亦暗,而大不如人,多取为扇骨。 15、大夫竹:以其修长,秆直凌云,围有三尺,故得是名,出鹿延。 16、龙须竹: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间,高不盈尺,而枝秆细仅如针,可作盆玩,但遇冬不可见霜雪。 17、临贺竹:其杆之大,至有十抱,较之龙公竹更奇。出临贺。 18、相思竹:出广东,似双竹而差大,皆两两相对而生。 19、疏节竹:其杆最高,每一节差一寸许,出自黎母山阳。 20、丹青竹:出自熊耳山,其叶有三色,黄、青、丹相间而生。 21、通节竹:产于溱州,其杆直上无节,而中心空洞无隔,亦异种也。 22、凝波竹:其枝叶皆似常竹,但有红花,开似石榴,亦奇竹也。 23、沛竹:昔传是竹长百丈,出自南荒之城,附此以志异耳。 24、扁竹:其杆极扁,出匡卢山。 25、船竹:出员丘,其大如澡盆。 26、邛竹:汉武帝遣人开,致邛竹杖。 27、观音竹:出占城围。 推广用途:竹杆光滑坚强,纹理通直,是制造乐器、文化体育用品、家具以及工艺美术品等 的重要材料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,采用各种竹子制成的家具和用品占很大的比重。竹竿和 竹制工艺品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,例如著名的茶秆已有100多年的出口历史,主要用于钓 鱼竿和滑雪杖;竹簧雕刻、竹席、竹屏、竹瓶都是驰名海内外的工艺美术品。
|